近日,我校一附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袁小亮同志被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袁小亮,男,汉族,1974年8月出生,江西新干人,1995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一附院第二党总支第九党支部副书记,呼吸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新冠疫情防控诊治省级专家。

“是党员,就要战斗在最前线”
袁小亮是一位博学多才而又充满爱心的一位博士,日常工作总是百分百投入。2003年初,“非典”疫情肆虐我国,那时他的孩子还刚刚出生不久,他就主动申请到本单位的隔离病房上班,承担特殊病房医生的重任。2008年,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他主动请战要求到汶川最前线,给灾区人民送去医疗服务,践行一名党员医生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使命担当。
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病毒肆虐,千家万户都笼罩在疫情的阴霾中。武汉的严峻疫情形势时刻都在揪着袁小亮同志的心,他觉得自己更应该去最前线,凭借自己在呼吸内科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为新冠重症患者贡献一份力量。他第一时间向医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誓要和抗疫最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并肩奋战。
“你太客气了,这是我做医生的本职”
一附院是赣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定点医院。袁小亮同志第一时间申请加入隔离留观病区发热门诊工作。
作为一名“老兵”,他缜密拟定各项工作流程,亲自培训、指导医护人员防护技术,亲自诊疗筛查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省级专家,他经常奔赴赣南各家医院参加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讨论、会诊,他以专业、敬业的态度认真分析每一份病例,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今年除夕,袁小亮同志刚下班就接到赣州市卫健委的紧急电话通知,赴宁都县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会诊。他没有一丝犹豫,一挂电话就带着对家人的愧疚出发了。
有一次,一位重度贫血、生命垂危的筛查患者入院,家属像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拉着袁小亮同志哭诉着说:“医生,救救我家爱人……”三级防护下的袁小亮细心问诊、科学诊断,耐心向病人交代病情,立即安排护士给予输氧、输液、抽血交叉处理,催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当日下午,得知患者检测结果阴性后,袁小亮同志又亲自把患者护送血液科进一步治疗。家属紧握着袁主任的手,激动得连声道谢:“主任,您真是好医生,谢谢!” 此时,袁小亮同志只是简单的回答了一句“你太客气了,这是我做医生的本职工作,让你爱人好好休息,马上就可以输血了。”

“在最前哨,我是‘排头兵’”
2月17日上午,还在查房的袁小亮同志接到医院紧急电话,急需一名呼吸内科副高职称以上医生参加江西省第八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湖北随州。
“我去!”袁小亮同志的回答干脆果断。
很快,袁小亮同志走上了救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的岗位,并担任江西支援随州医疗专家组组长、广水市第一医院第三临时党支部书记、广水市第一医院感染科病区主任。作为组长,他既是战斗员,又是指挥员,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与病魔搏斗的最前哨,他不仅要做好自身防护,更要确保团队和病区零感染、零事故、零投诉。他没有时间顾及亲人的牵挂,而是夜以继日,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
袁小亮同志每天坚持一线查房、会诊,认真分析各项化验指标、评估病情转归,根据病情及时调整仪器运转参数;时刻关心患者需求,关注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每天要在病房工作8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为了更好地了解病情,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他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经常为病人采咽拭子,到确诊患者床旁面对面诊疗。为了守护患者生命,穿着三级防护装备的他,每天连续几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默默地尽着一切努力,只为给病人带来更多康复的希望、生的希望。

2月23日,听说江西医疗队来了一名省级博士专家,ICU主任立即联系袁小亮医生对ICU的5床患者进行会诊。该患者心功能不好、既往COPD、高龄,病情危重、复杂,已经住院将近一个月,一直没有好转。袁小亮同志从隔离病房出来已经中午12:20,但当他得知情况后,来不及吃午饭就来到ICU病房会诊。经过细致诊断,袁小亮同志针对患者心功能不好、年龄大、肺部基础差的情况,给予限液、补胶体、利尿、调整激素和改善循环等治疗。在他的指导治疗下,几天后患者呼吸困难、水肿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3月4日就转出了ICU病房。面对ICU医生的夸赞,袁小亮说:“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强大的。”面对患者的不断道谢谢,他说:“我做的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当听说要宣传他的先进事迹时,他更是谦虚地说:“这只是我的份内工作,不能麻烦大家。”

目前,他所在病区有许多患者陆续出院,这是令他倍感欣慰和自豪的地方。特别是当病人康复出院,眼含热泪,向他鞠躬致谢的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付出与艰辛都值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英雄的话语彰显着他的家国情怀。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他是父母的儿子,孩子的父亲,妻子的牵挂,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疫情面前,他选择了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日夜守护着生命,践行着初心使命,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与精神,展现着一名党员医生的勇敢担当与无私奉献,为时代添彩,为党旗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