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个全国心肺复苏周来临之际,为响应2025年心肺复苏周全民急救倡议,践行“关爱生命,救在身边”的公益使命,提升公众急救能力,6月4日,我校护理学院潘火英老师带领研究生科普团队走进赣州市公安局,针对一线民警、安保及后勤人员开展了一场“黄金4分钟”急救技能专项培训。此次活动聚焦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规范操作,旨在打造一支“警队急救先锋队”,为平安赣州建设贡献医学力量。

活动伊始,护理学院研究生们以“时间就是生命”为开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心搏骤停的凶险性以及“黄金4分钟”救援窗口期重要性。讲解聚焦于CPR(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两大核心技术。

理论知识讲解后,活动迅速转入最具吸引力的实操环节。护理学院师生分组对参训的人员进行了“手把手”的带教演示。在学院师生的科普下,参训人员均成功完成了全流程操作练习,现场气氛热烈而专注,参训人员纷纷表示收获巨大。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心肺复苏,觉得离自己很远。今天亲自动手练了,才真正体会到按压有多累,但也明白了这每一分力气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人一命!特别是知道了AED怎么用,感觉心里更有底了。”一名参与培训的保安大叔感慨道。
“作为人民警察,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天职。这次培训补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掌握了CPR和AED,在处置突发事件或日常巡逻中遇到群众突发心脏问题,我们就能第一时间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为专业救援赢得宝贵时间。”一位参训民警说。
“我文化程度不高,以前总觉得急救是医生护士的事,离我们保洁工作很远。但今天老师讲得特别仔细,手把手教我们怎么按、怎么吹气。现在想想,要是以后在楼道里遇到谁突然倒下,我也能冲上去帮一把,这技能真是救命的金钥匙!”一位保洁阿姨动情地说。

从保安大叔的“手酸却心安”,到民警的“使命必达”,再到保洁阿姨的“金钥匙”之喻,不同岗位的参训人员用最质朴的语言,诠释了急救技能普及的核心价值——当急救成为全民共识,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生命的守护者。
赣南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始终致力于急救知识的社会普及,以专业力量赋能社会。此次参训的人员将成为“急救种子”,形成“1人培训、全员受益”的扩散效应,为创造“人人会急救,急救为人人”社会氛围贡献一份赣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