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医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赣医要闻

《赣南日报》:细微处彰显文明底色

作者:汪行舟 文/图发布时间:2019-06-18阅读次数:

6月18日的《赣南日报》以《细微处彰显文明底色——赣南医学院推进校园文明建设见闻》为题,较大篇幅以图文的形式报道我校寝室文明、礼仪文明、课堂文明建设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漫步于赣南医学院黄金校区,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令人神清气爽。这里“老师,您好”问候声不断、学生寝室干净整洁、课堂互动氛围浓厚,于细微处彰显校园文明底色。

  这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源于该校去年以来积极倡导践行的“寝室文明、礼仪文明、课堂文明”建设。校园“三个文明”建设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时,也使青年学生回归本位、本色、本真。

  互相问好成为习惯

  大学,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是文明养成的场所。“创建文明校园,核心是立德树人,不仅是校园环境优美、文化活动丰富、设施设备完善,更重要的是在思想引领上下功夫。”近日,该校党委书记李恭进说,“部分学生上了大学后,觉得进入了‘保险箱’,到达了‘安乐窝’,开始思想变松懈,学习不努力,文明不讲究,影响学业。”针对这种情况,赣南医学院以礼仪文明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在全校学生中推进校园“三个文明”建设,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人们都会以一定的约定俗成方式来律己敬人,这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礼仪文明怎么培养?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学校决定,培养学生先从最简单的日常问好做起。在李恭进提出的仁爱教育理念引导下,一时间,学生向老师问好、学生互相问好礼仪蔚然成风。一句“老师,您好”让老师变得身心舒畅,感受到当一个老师特有的幸福感;一句“同学,你好”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校园里,同学之间相互问好,见到老师问候一句‘老师,您好’,这不仅仅是对老师的尊重,更是对知识的敬畏。”该校2014级麻醉医学专业学生石惠薇说,“老师也会很热情地跟我们回应,让我们感受到了被尊重的快乐。”该校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易纪轩表示,问好文明,非常好地展现了赣医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寝室内务更加整洁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恰好处在人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作为医学院校,赣南医学院努力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价值观上下功夫,注重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德技双馨的良才。学生寝室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寝室文明建设得好与否,关系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于是,该校以寝室文明建设为抓手,要求学生每天搞好寝室卫生,整理被子和书桌,摆放好室内物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寝室是同学们的家,如果家里不干净,遭外人嫌弃姑且不说,最主要的是不利于身心健康,身体不好,心情自然无法愉快。该校基础医学院辅导员赖章敏说:“学校在每个寝室都设立了寝室长,采取卫生轮流值日制,寝室的卫生由大家共同来监督。”“刚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大学就应该放松,衣物、鞋子、化妆品随意放,文明意识不太强。”该校2017级护理学专业本科(3)班学生谢燕说,“自从学校强调寝室文明以来,大家相互监督、评比,不仅寝室整洁了、明亮了,而且使我们养成了早睡早起、积极做‘家务’的好习惯。同时,提高了我们的个人修养。”

  据了解,寝室文明刚实施时,有少部分同学有意见,情绪上有些抵触,可后来大家都尝到了生活在整洁的环境中的甜头,不用辅导员、班主任来督促,每天主动地把寝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书本等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从此每天开心学习、愉快生活。

  学风教风明显好转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低头族”正在疯狂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手机的虚拟世界,不少大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拇指族”,令讲台上的教师望“机”兴叹,无可奈何。

  日前,江西省教育厅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管理的八项要求》,明令禁止非教学需要,学生不能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带入课堂。其实,这一做法去年就在赣南医学院得到落实。该校要求,学生上课前将手机放置在统一的布袋中,上文明课,文明上课,使学风教风明显好转。课堂上少了玩手机不听课的“低头族”,多了抬头专注的“挺拔胸”;少了手机不离手玩游戏的“快之手”,多了爱做笔记的“盗墓者”。该校很多任课教师反映,实施“无手机课堂”后,认真听课的学生多了、有“反应”的学生也多了,学生终于回归本位了。

  “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这是好事,让想学习的学生更加安心听课了,让以前不太专心的学生更加专注了,学生又回到了‘课堂’”。该校教师张莉芳感慨道,“大学其实应该回归初心,应该严格管理,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这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是有帮助的。”

 

新闻链接:http://www.cnepaper.com/gnrb/html/2019-06/18/content_5_1.htm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2018  备案号:赣ICP备13006999号
赣公网安备36079802000114号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高校园区 
邮编:3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