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赣南医科大学李红良教授团队在国际胃肠肝病学领域顶级期刊《Gut》(影响因子26.2)在线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a carboxyl fullerene derivative as a new lipid droplet regulator inhibiting MASLD》的重要研究成果。

该论文通讯作者为赣南医科大学副校长、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李红良教授,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PI折志刚教授、张晓晶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徐海波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春儒研究员,第一作者为邹头君博士、万娟教授、廖如芳博士。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新型羧基富勒烯纳米药物在调控脂滴稳态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临床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转化策略。

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发病率正快速上升,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等严重肝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然而,目前全球仅有Resmetirom和司美格鲁肽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该疾病,且存在治疗有效率有限、副作用较为明显等问题。近年来,纳米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调控的物理化学特性,在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为MASLD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与潜在突破口。
本研究通过系统筛选多种纳米药物,成功鉴定一种四丙二酸修饰的C70富勒烯衍生物,代号QF70,作为最具潜力的候选分子。研究显示,QF70能高效聚集到肝脏病变部位的肝实质细胞中,特异性识别并促进诱发脂毒性的关键蛋白PLIN2溶酶体途径降解,从而导致脂滴不稳定性脂解。
结果表明,口服QF70能有效阻止不同饮食诱导的小鼠模型中MASLD恶化,并能显著改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问题。研究还在非灵长类动物模型中验证了QF70对MASLD相关代谢紊乱的治疗潜力,发现其可明显减轻食蟹猴肝脏脂肪病变及炎症、纤维化进展,为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研究首次证明,基于纳米材料的脂滴稳态靶向治疗策略可行,为开发治疗MASLD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新型疗法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Gut》杂志创刊于1960年,由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BMJ Publishing Group)发行,是欧洲胃肠病学联盟的官方期刊。经过60余年的发展,该期刊已成为胃肠肝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权威期刊之一。作为国际顶尖的胃肠肝病学期刊,《Gut》旨在报道与消化道、肝脏、胆道系统和胰腺相关的一流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突破性进展,致力于推动该领域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全文链接:
https://gut.bmj.com/content/early/2025/11/26/gutjnl-2025-336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