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借鉴国内医科大学的先进办学经验,深化校际合作,7月9日—10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张小康率队赴北京学习交流。
7月9日上午,前往首都医科大学考察学习,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吉训明及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热情接待了张小康一行,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吉训明代表首都医科大学对张小康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的办学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在服务首都、辐射全国方面的特色与成效。他表示,两校在服务国家卫生健康事业中肩负着共同使命,期待通过此次交流,双方能够增进了解,相互启发,探索多层面合作的深度。
张小康介绍了我校发展概况、优势特色以及在相关领域取得的进展与面临的挑战。他表示,首都医科大学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科研和医疗服务的“国家队”,其先进的办学理念、显著的办学成就和宝贵的实践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借鉴。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拓宽视野,为赣南医科大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以此次访问为契机,进一步搭建两校常态化交流机制。
座谈会上,首都医科大学相关领域的负责人分享了各自在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有组织科研攻关、学科专业优化布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具体做法。双方围绕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开展深入探讨。

会后,张小康一行实地参观了首都医科大学建设发展成就展,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和生动的讲解,直观感受首都医科大学在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卓越贡献,对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留下了深刻印象。
7月9日下午,张小康带队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拜访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杜杰教授。围绕我校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划问诊寻方、求教取经,就实验室战略定位、特色凝练、团队建设及临床转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交流,为实验室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杜杰教授指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生命力在于“顶天立地”——既要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新机制、新靶点,更要深深扎根区域疾病谱特点,解决影响人民健康的实际问题。赣南地区具有独特的人口结构和疾病特征,这是实验室形成特色、打造优势的宝贵资源,教育部实验室要紧密围绕赣南及革命老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特点和防治需求,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不可替代的研究特色;要建立更加紧密高效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应用推广”一体化链条,鼓励基础研究人员深入临床一线发现问题,推动临床研究成果快速向预防、诊断、治疗策略转化,真正惠及老区患者;要通过引进领军人才与培育本土骨干相结合,尤其注重培养兼具临床能力和科研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并建立跨学科、跨机构的协同攻关机制;要建立常态化合作交流机制,在项目联合申报、资源共享、人员互访、研究生培养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

7月10日上午,张小康率队赴北京大学医学部考察交流。座谈会上,张小康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成效,特别是在服务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和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方面的特色与努力。他表示,北京大学医学部作为国家医学教育高地,其先进的办学理念、顶尖的学科布局和卓越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的标杆。尤其在新兴交叉学科建设以及提升办学层次的关键环节上,期待获得宝贵的真知灼见。

国际宇航科学院生命学部通讯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韩鸿宾教授出席座谈会并分享了在学科顶层设计、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方面的系统理念与实践经验。双方围绕如何立足地方特色、凝练学科方向、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构筑创新平台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话。
此次赴京学习交流活动,是我校积极对标国内一流医科大学、寻求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度对话与实地考察,充分吸收借鉴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实际,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力推动学科建设实现新跨越,也为未来在重点学科领域开展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