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我校2023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动员会在黄金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小康,党委委员、副校长彭维杰出席会议。

张小康做申报动员讲话,充分肯定了今年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性的立项成绩。他指出,国家基金项目立项已经成为学校创新能力、内涵建设和发展后劲的重要体现和支撑,成为衡量高校学科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广大教师个人学术发展和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学校、学院、学科和教师个人的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各个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科研工作者个人都高度重视;虽然今年的国家基金申报工作上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但是与省内靠前的高水平院校仍有不小差距,学校的全面总体科研实力仍然薄弱,因此我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继续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构建良好科研条件,营造活跃科研氛围,切实促进学校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张小康将王国维先生的“人生三境界”赠予科研人员。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希望全校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再接再厉、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基金工作新局面,推动学校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台阶。
彭维杰对今年的申报与立项做了详细分析总结,明确了工作目标。提出国家基金项目申报工作的六点启示,即人才是基础、思路最重要、启动要提前、关键靠自己 、方式要灵活、实力是根本。

彭维杰要求,学校各学院及科研创新团队尽快行动起来,发挥自身及校外专家力量,在不同时间段把握好基金申报“三关”:思路关、撰写关、细节关,同时要更扎实作风落实工作安排,更精确准备补足短板弱项,更实际的举措营造好环境。他指出要大力打造基金文化,加强团队建设,促进基金工作长效发展。全体科研人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为升职称报基金,不为奖励报基金,而要为做有意义的科研报基金,才能够平静而不浮躁,坚守而不投机,最终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
南昌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温平威做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交流汇报》专项报告,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概况及项目评审流程,交流了组织申报经验,并对2023年基金申报提出建议和注意事项。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国玺作国家基金申报经验交流分享。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胡曼丽教授分享了标书撰写经验与团队协作经验。
会前,学校科研处对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申报工作与中标情况做了系统梳理与全面总结,对2023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申报流程及学校总体进度安排做了详细介绍。
各学院、科研中心、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处,以及科研骨干有关人员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