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医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赣医要闻

我校李红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Gut》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作者:发布时间:2025-10-21阅读次数:

10月17日,赣南医科大学李红良教授团队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合作在国际胃肠肝病学领域顶级期刊《Gut》(影响因子25.8)在线发表了题为《SMYD2-mediated methylation of STAT1 protects against hepatic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blocking JAK-STAT1 signalling pathways》的重要研究成果。

《Gut》杂志创刊于1960年,由英国医学杂志出版集团(BMJ Publishing Group)发行,是欧洲胃肠病学联盟的官方期刊。经过60余年的发展,该期刊已成为胃肠肝病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权威期刊之一。作为国际顶尖的胃肠肝病学期刊,《Gut》旨在报道与消化道、肝脏、胆道系统和胰腺相关的一流领域的重要发现和突破性进展,致力于推动该领域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MYD2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键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这一临床难题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该论文通讯作者为赣南医科大学副校长、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李红良教授和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麻醉科主任易斌教授,第一作者为杨智勇博士、胡宇峰教授、杨纯勇博士及李雨捷博士。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移植、肝切除术及创伤休克等临床常见病症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等多个病理生理环节。据统计,我国每年接受肝移植的患者超过6000例,肝切除手术量更高达数万例,其中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影响术后恢复及长期预后。目前,临床上仍缺乏针对该并发症的特异性治疗药物,存在显著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分析,首次揭示SMYD2作为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的关键甲基化修饰蛋白,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显著上调。临床样本分析进一步表明,SMYD2的表达水平与血清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提示其潜在的临床预后价值。通过分离肝脏不同来源细胞进行研究,发现SMYD2的表达上调主要发生于肝细胞,而在Kupffer细胞等免疫细胞中未见明显变化,表明其功能具有细胞类型特异性。

在机制层面,研究发现SMYD2通过其SET结构域与STAT1的CDC结构域直接相互作用,特异性催化STAT1发生甲基化修饰,从而抑制其磷酸化及后续激活过程,阻断STAT1核转位及下游信号传导。通过构建STAT1 K175A点突变模型,进一步证实K175位点的甲基化是SMYD2发挥肝脏保护作用的关键环节。

在基因编辑小鼠模型及体外细胞实验中,SMYD2基因敲除显著加剧了肝脏缺血再灌注手术所引发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而其过表达则有效缓解上述病理变化。

本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版权所有@赣南医科大学2018  备案号:赣ICP备13006999号
赣公网安备36079802000114号

通讯地址:江西省赣州市蓉江新区高校园区 
邮编:341000